科技迅猛发展,让我们能够享受到越来越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服务。随着高铁里程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地铁的四通八达,我们也见证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环保的话题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火车站及地铁站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任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之一。火车站地铁站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出行的舒适度,做好长期环境检测和数据统计工作,对于管理者来说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对以小见大的环保高度。
火车站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存在隐患?
车站候车室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是因为候车室人流密集、通风不好、吸烟管控等问题,造成室内CO2、PM2.5超标,人类长期在这样密不透风的室内候车站,会导致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而近年来随着高铁站的不断升级改造,新建的高铁站建筑也逐渐增加通风的设计因素,这样有效减少了因为人流密集造成的空气质量隐患。但也有部分中小站点由于设计改造困难,因而只能通过新风设备等智能装备来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火车站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
高铁站、火车站、地铁站等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输场所,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以及治理的方案也是受到国家相关标准的制约。针对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国家有两大标准:《GB 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GB/T 18883-201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前一个标准提到的污染物有7项,分别是:氡、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而后一个标准提到的参数则有19项,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等,还增设了新风量、相对湿度、温度、菌落总数、二氧化碳含量等健康、舒适度相关参数。由于高铁站属于II类民用建筑工程,所以常规我们使用的是GB50325这个标准来验收建筑是否达标,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则会参考GB18883相关规定。
交通站点智能环境在线检测系统部署?
智能交通室内环境检测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馆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碳、 VOC、甲醛等环境因素进行检测,采集所需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终端和显示终端,使管理人员及游客可以通过监控终端及多媒体显示屏看到环境数据。该系统为交通运输场所等室内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检测、评价、调控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抑制各种环境污染因素,使交通参与者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的候车环境;同时,也为来客建立一个“看得见”的绿色健康空间。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