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数据显示,93%的工业企业(不包括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少上班族在工作中会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如若忽视个体防护,会对眼睛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
那么什么是职业性眼病?导致职业性眼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不同职业性眼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有什么预防措施?
专家介绍,职业性眼病属于国家法定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各种眼部病变。主要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及职业性白内障。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化学因素既可引起眼部的接触性损害,即化学性眼灼伤,又可经机体的吸收而引起职业性白内障,如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物理因素所致的眼部病变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所致,前者主要有X射线、中子、Y射线,后者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激光等。电离辐射可导致放射性白内障。非电离辐射可导致电光性眼炎。此外,机械冲击物、粉尘、烟尘、生物颗粒物等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眼部损害。
此外,专家提出四点防护建议:
1改进设备工艺,加强源头控制。采用有利于预防职业性眼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设备等,如在危害产生设备上安装有效的机械防护罩等。
2佩戴防护用品,避免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通过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安全防护眼镜、眼罩、防护面罩等,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3加强安全防护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决果断把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降低劳动者发生职业性眼病的风险。
4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电弧焊接作业等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人群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来源: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由职业病网整理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